首页 > 财经 >

江苏财政贴息新政频出,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发布时间:2025-07-25 11:50:25来源: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召,连续出台一系列财政贴息新政,力求充分发挥 “融资 + 融物” 的金融服务功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助力企业完成设备升级换代,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新动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江苏省对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更有望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交通运输领域融资租赁贴息新政出台
近日,江苏省财政厅会同省交通运输厅、江苏金融监管局印发了《江苏省 “交运租” 财政贴息实施方案》,旨在对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重点领域的融资租赁
业务(简 “交运租”)给予财政贴息。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负责人介绍,此次新政是在去年推出的 “交运贷” 财政贴息政策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交运贷” 仅针对银行项目贷款,而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融资租赁购置设备的情况也较为普遍。例如,企业在购置船舶、货车、吊车等设备时,若无力或不想一次性投入大额资金,往往会选择融资租赁方式。即由金融租赁公司出资购买设备,企业再向金融租赁公司分期支付租金以获得设备的使用权。此次新政规定,政府对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业务给予 1.5% 的贴息,这将有效降低企业购置设备的融资成本。
制造业融资租赁财政贴息方案落地
为进一步拓展融资租赁服务在制造业领域的覆盖范围,省财政厅还出台了《江苏省制造业融资租赁财政贴息实施方案 (2025 年)》,全力引导融资租赁行业加大对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根据该《方案》,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公司租赁生产线、机床等设备,政府将直接补贴年化利率 2% 的利息。值得一提的是,同一企业还可同时享受制造业贷款贴息和融资租赁贴息,且获得贴息的融资租赁项目,若符合条件,仍可申请省级担保等政策支持以及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补助。这种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为企业设备更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金渠道和更为优惠的融资条件。对于企业而言,融资租赁相较于传统银行贷款,在购置资金要求高、投资回收期长的设备时,具有独特优势。而财政贴息政策的实施,更是让这种优势得以进一步凸显,企业无需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贴息后分期支付的租金压力更小,从而能更充分地释放流动资金用于核心业务运营,同时,平滑的财务成本支出叠加贴息减免,有效避免了大额资金支出对当期利润的冲击。
政策成效显著,企业受惠明显
南京坤欧作为南京本地通勤行业的头部企业,在此次政策实施中切实受益。该企业主营通勤班车客运和旅游班车服务,自有车辆百余辆,目前为 40 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通勤包车服务。今年初,南京坤欧急需将一批超龄车辆更换为新能源车,却面临融资难、一次性投入过高的问题。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绿色审批通道,900 万元授信额度快速审批通过,购买 16 台纯电动客车租赁给南京坤欧,助力企业顺利迈入新能源时代,为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出行服务。随着此次贴息新政的实施,南京坤欧的租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这无疑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减轻了负担。
政策协同发力,构建支持体系
江苏省在推动财政贴息新政的过程中,注重与既有政策的有效衔接,共同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支持企业设备更新的政策体系。早在 2024 年 3 月,江苏就出台了 “设备担” 政策,并于同年 7 月将支持对象范围由省内中小微制造企业扩大到省内所有中小微企业。今年 5 月,江苏预拨 7000 万元 “设备担” 补贴资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有 244 户企业获得 15.32 亿元的 “设备担” 资金支持,月均投放规模同比增长 72.3%。此外,为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和建筑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省财政厅联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江苏省 “城新贷” 财政贴息政策进行升级。对 2025 年 1 月 1 日以后放款并符合条件的 “城新贷” 项目,省级财政贴息标准由 1 个百分点提升至 1.5 个百分点,且 2025 年第一批 “城新贷” 财政贴息资金 5300 万元已预拨至有需求的合作银行。
江苏省财政厅表示,当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但部分企业存在设备老化、技术陈旧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随着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的快速迭代,传统产业急需通过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近期出台的一系列财政贴息新政,正是对此前 “交运贷”“设备担”“城新贷” 等政策的持续和深化,旨在支持更多行业通过装备升级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坚实动力。通过这些政策的协同发力,江苏省有望在推动企业设备更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