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大梦·红楼》周年焕新:沉浸式博物知旅打造城市名片

发布时间:2025-07-23 22:18:58来源:
当千年古都南京遇上殿堂级文学 IP《红楼梦》,在曹雪芹家族兴衰的原点 —— 江宁织造博物馆,一场如梦似幻的文化风暴正持续席卷。《大梦・红楼》沉浸式展演自 2024 年 7 月首演以来,已成为南京文旅的一张闪亮新名片。如今,在周年焕新之际,它以更丰富的内容、更优质的体验,继续书写着属于红楼的浪漫与传奇,为南京这座 “世界文学之都” 增添新的魅力。
一年 240 余场,20000 多名观众 “入梦”
去年暑假,围绕《红楼梦》这一殿堂级 IP,《大梦・红楼》沉浸式展演以 “在原址、看原景、品原著” 为创作初衷,汇集数字艺术、舞蹈表演、交互艺术、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首次实现沉浸式玩法、数字化技术、艺术化表达的集成体验新模式,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在世界 “文学之都”,在这片承载着曹雪芹少时记忆的土地上,有了一个《大梦・红楼》沉浸式展演空间,这也让许多外地游客感叹,“来南京,总要圆一场红楼大梦吧?” 一年来,《大梦・红楼》在江宁织造博物馆演出 240 余场,吸引两万多名观众。该项目在试运营第三天即登上南京市展览好评榜第一名,常态化运营后在美团、猫眼等多个平台的榜单中位居前列,曾获大麦网 “南京话剧想看榜” TOP1、抖音 “南京市展览人气榜” TOP10 佳绩。与此同时,观众黏性也非常高,根据后台统计,有观众竟然 9 刷演出。
不断升级,让观众真正 “身在红楼”
为了给观众更好的体验感,项目方持续对《大梦・红楼》进行升级。“大梦・红楼 周年特别场” 为 6 个半小时沉浸不间断(15:00—21:30)演出,是项目目前推出的时间跨度最长、体验内容最丰富、空间动线最广的深度策划版本。
当日,以 “入梦、邂逅、雅集、不眠” 四大篇章贯穿全程,由 “曹雪芹” 带队进入江宁织造府,以第一视角讲述江宁织造的历史与曹氏家族的三代四任,将经典情节和文史内容从书里 “搬” 到眼前 —— 观众能摸到黛玉葬花的花瓣,听见海棠诗社的欢声笑语,让 300 年红楼不再是 “纸上故事”,而是一场 “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项目方对场内外环境进行全面优化,场外新增打卡墙、打卡点,场内的空间、舞美置景、灯光道具也进行了细节优化,还原了更多的原著氛围。
此外,这也是《大梦・红楼》首次突破原有展演区域限制,于多重、多元场景内完成 “穿越”—— 随 “刘姥姥” 逛江宁织造署,跟 “王熙凤” 学制香囊,在 “太虚幻境” 看光影流转…… 观众的每一步都踩在 “沉浸” 里,真正 “身在红楼”。当天的晚饭,是凤姐张罗的,在雅集环节,观众还可以感受《红楼梦》中人物的日常。内容的持续更新,节令叙事常看常新是《大梦・红楼》持续吸引着观众不断来 “刷演出”。春节灯谜、七夕漆扇、中秋诗会、国庆期间飞花令……“节日即场景” 的更新机制,用现代互动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实现传统美学的当代表达。
唤起观众对原著的兴趣,探寻 “破圈” 的更多可能性
从广州来南京旅游的陈女士一家三口都成了当日的 “梦中人”,陈女士说:“我们是前几天来南京的,在网上看到这个活动,大家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对孩子们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体验,希望他们能借此机会喜欢上《红楼梦》。” 一位观众表示,演员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拉近了自己与《红楼梦》之间的距离,比在书本中理解得更加深刻。“一年前首演我看了,一周年特别版也看了,对比之下这个项目有了很大的提升。” 江苏省红楼梦学会副会长高安宁称赞,这是一场精致的演出、完美的沉浸式体验,“演员与观众、传统古典名著与现代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很有特色”。
《大梦・红楼》项目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打造《大梦・红楼》沉浸式文旅 IP 业态矩阵,携手更多品牌更多场景,在现有沉浸式展演产品基础上,培育数字艺术展、光影夜游、沉浸文创消费体验馆、非遗市集、联名咖啡馆等多元 IP 产品布局矩阵,致力于打造南京城市级数字文旅品牌。”
《大梦・红楼》周年焕新,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红楼体验,更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让更多人在体验中感受红楼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通过这一创新形式得以更广泛传播。相信在未来,《大梦・红楼》将持续绽放光彩,助力南京打造更加璀璨的城市文化名片 。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